233、称帝(别订阅)(2 / 2)

辅炎汉 南乡书生 8190 字 2021-04-06

但刘玄也没有什么好惧怕,将领守卫本身不过三千人,又在孙权攻城之时,死伤七八百,从人数而言,刘玄具有优势。

这种打巷战,想要打出以少胜多,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别说是孟达,就算是村夫来照样也是不可能之事。

而且刘玄是有备而来,孟达则是仓促起兵,一时之间根本召唤不了太多兵员。

刘玄见孟达到来,旋即先发制人,城门也不拿下,反过头先击杀来者再说。

虽然双方战力、兵械相等,然刘玄毕竟兵员甚多,随着开始的僵持,不过一炷香时间,就变成一面倒。

孟达被白仁、孙山、刘琦三人合力斩杀,士仁见兵败之势不可挽回,当即拔剑自戕,至于麋芳却是与孙权二人,躲在翁中,被刘军将士一网成擒。

建安十八年正月,刘备在长安群臣三请三辞之下登坛称帝,改元彰武,追封刘辩为孝愍帝,诏命刘协为董卓所立,非真天子。

封诸葛亮为司徒录尚书事、法正为司空录尚书事、庞统为太尉录尚书事、刘巴廷尉、刘玄为汉王、大司马录尚书事、大宗正、王上大将军,关羽大将军、张飞骠骑将军、马超卫将军、陈到太仆卿。

赵云后将军、黄忠前将军、蒋琬尚书令、魏延卫尉、李严太常卿、陈震少府、潘濬鸿胪卿、赖恭光禄勋。

庞林益州刺史、国师张鲁,简雍奉车都尉、麋竺车骑将军、孙乾奉车都尉、文聘左将军、甘宁右将军、向朗征西将军、向宠讨寇将军、马良度辽将军、刘琰征东将军、伊籍黄门侍郎……

时年三月,曹操听闻刘备称帝,起兵十万,再次西讨关中,张飞统兵五万,骠骑将军长史严颜、行军军师郑度、奉车将军庞羲等随军出征遇敌。

大将军关羽统兵三万,左将军文聘、右将军甘宁,度辽将军马良、征东将军刘琰等出兵雒阳。

大宗正刘玄领兵两万,平寇将军白仁、平蛮将军刘琦、平贼将军孙山、军师中郎将鲁肃、扬州刺史步骘、荆州刺史张昭、徐州刺史张纮等出兵合肥。

时年五月刘玄率先攻破合肥,临阵斩杀李典,随后传来曹操病亡,本欲趁此机会进图整个扬州,却传来刘备病重,召唤刘玄、关羽、张飞三人赴京。

刘玄闻讯日夜策马,终于在赶在六月之前抵达长安。

刘备自入关中以来,以天下未宁,并没有大兴宫室,只是将宗庙从新修葺,然后建了几间寒酸房间,便称作皇宫。

当刘玄见到刘备形容枯槁之时,不由潸然泪下,关羽、张飞更是泣不成声。

刘备望着全部到场的群臣,气若悬丝说道:“朕以驽钝之资,惟诸公辅佐,当有今日承袭汉室,奈何天不假年,去岁征战已落病根,药石无医。

尝闻皇室之绍承乃国之根本,本应以旧制传袭子嗣,奈何犬子尚幼,不堪重任。今刘玄为宗室翘楚,为国兴复屡建功勋,思来想去,惟有托付其手,方能再兴汉室。”

又对刘玄说:“卿才胜我百倍,定能匡扶汉室,再兴华夏,铲除曹贼,一统中华。今复兴在即,君当取之。”

刘备在称帝之后,不但没有卸下刘玄兵权,还认了皇侄、封汉王、赐九锡,众臣心中已然有了猜测,毕竟刘禅实在太年幼了,群臣皆手握兵权、绝对无法胜任嗣君之位,可当听到这句话,还是心中一惊。

自夏启伊始,从来没人如此做过,这让众臣怎么也无法相信。

“臣本罪凶,惟赖主上不弃,救我于市井之中,屡有重用,然自古以来,国家承袭皆父死子继,嗣君聪慧,又朝臣辅佐,定当攘除奸邪,平定天下,陛下何必如此?”

“阿斗何如,朕岂能不知,传朕圣旨:‘封刘协为安乐公……

宗子刘玄,可为尧舜,朕弃江山,其当绍承……”说完这句话,刘备当即断气。

“陛下……”

时年七月刘玄称帝,追封刘备为圣祖绍文帝,次年改元神武。

距离刘备驾崩不足七日,大将军关羽、骠骑将军张飞、大司空法正因悲伤离世。

刘玄改三省六部制,封诸葛亮为江陵县公,任二品尚书令,张昭、张纮为尚书左右仆射,蒋琬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巴为门下省侍中、甘宁下邳县公、文聘为枝江县公,刘琦为武昌县公、白仁为鄱阳县公、魏延为亭阳县公、刘禅为秦王,张琪英为皇后、步练师为贵妃、徐氏贤妃、关羽女儿为德妃……

追封关羽为燕王谥号忠武,追封张飞为冀王谥号武桓,追封法正为常山王谥号文昭,追封刘封为长平侯谥号刚穆……

同年九月,曹丕在邺城群臣三请三辞,接受刘协禅让,登基称帝,封刘协为山阳公……

神武四年刘玄在长安祭天,发诏讨贼檄文,率领三千重甲骑兵、四千车兵、一万弩兵、两千轻甲骑兵,两万步卒御驾亲征。

曹丕闻讯大怒,立即敕命夏侯惇领兵三万,曹仁领兵三万,领亲率大军五万上前应击刘玄,令敕命匈奴领兵四万南下,号称五十万大军……

……

写到这里就不写了,反正结果肯定是刘玄胜利,本身这本书我就不想写,既然签约了,想着还是写一下,写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的问题越写越多,特别是战场文,根本就不会写,于是心里就盘算,还是将他割了算了。

至于开始的结局,我是准备在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主角和村夫共同辅政,不过速度加快了,刘禅没有成长时间,最后选择主角。

细思几个月以来,还算幸运,喷的毕竟也不是太多,可能因为写的太烂,看书都看的不想喷了,对于那些没喷的,我表示感谢,对于喷的我只能说句不好意思,你喷错人了。

我就是尼玛老油条,死猪不怕开水烫,你就算再喷也没有什么卵用,反正我也没打算靠这本书能够吃饭,不然的话我也不会这样写。

对于一直追的的,真诚表示感谢,更表示抱歉,我就是司礼监秉笔一个,只能说辜负大家原先期望了。

虽然结局写的烂,更莫名其妙,但终归算是有头有尾了,如果想喷可以喷,但前提只要不问候家人就行,至于喷我,只要有道理的,尽管喷。

可若是没有道理、甚至问候亲人的,对不起咱也不会跟你客气,反正我也不吃你一碗饭是吧?

细数一下,自去年十一月发书,到今年三月底大大小小也有一百四五十天,被我水到五十万,也算不错了。

说句真话有人《三国志》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得,即使看了一堆书,头发都掉了一地,可最后还是一脸茫然。

我发誓此生再也不写《三国》,要写也是写演义版吃吃饭,至于考据版我可去他喵的,简直就不是常人能干的事。

书中对于这些地方,很多都是拍脑袋解决,或者故意避开,没办法就这实力,毕竟史学家都扯了上千年都没扯明白过。

下一本我应该是用小号开书,写的明朝,比这本应该要好些,毕竟编辑说了文笔很好(我感觉和这本文笔其实没什么区别,不过人家是我老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至于你们看不看,反正我是随便,不过是无聊正好研究明朝正德年间的事,一直想写出来,只不过无意中这本书给签了,一直放下去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吹一下张廷玉,《明史》修的针不戳,太完善了。根本不像网上不学无术的人,说什么清朝修的不行。

自己对照《实录》与明朝历代皇帝本纪,就会发现张廷玉把为尊者讳用到极点……

当然也不是明史没有错误之处,二十四史,虽然我只看了明史、三国志、后汉书、汉书、史记,但明史除却文笔不及史记,单从完备上面,力压所谓的前四史。

如果从明朝所有史书里面选评,还是明史最佳,无论《明通鉴》、《罪惟录》、《明书》、《明史稿》、《明史纪事本末》、《皇明通纪》、《国榷》之中,都有不少问题。

好了,逼逼完了,我也该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