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恭是个记者,任职于Y杂志,医药相关的一家著名杂志社。
Y杂志社著名在口碑的两极分化。
在新闻界倍受嘲讽,在外界却饱经赞誉,许多人视他们为“良心媒体”,称赞他们能说出其他媒体不敢揭露的所谓内幕。
开局一张图,新闻全靠编,再录下一些断章取义的语音,就能制造一个广为传播的新闻。
比如发言人阐述:中药对某种疾病有效果,患者知道自己吃了中药,焦急的心情得到缓解。
杂志社将最后两句话截下,新鲜的“新闻”就此出现。标题则为“某专家称:中药只有安慰剂效应。”
热烈的争辩就此激烈展开,从一个观点的辩驳上升到整体的论证,最后往往以互相人身攻击结束。杂志社推波助澜的手隐藏在幕后,带着因为争论产生的一波热度功成身退。
当攫取的利益足够多后,他们逐渐开始不满足于被动断章取义,开始选择主动出击,用记者精巧的话术,诱导会议发言人说出乍一听的确有歧义的话。
然后大书特书,仿佛记者痛心疾首于该药学专家不理智的发言,需要分享出来,让其他人一拥而上,将发言人从头到脚数落一遍。
即便他们完全不明白发言人话里的意思。
寻常的科研人员单薄的声音哪能抵得过千人的喧哗,还有在舆论场上风生水起的Y杂志社助力,科研人员的回应往往被淹没在潮水般的非议里。
科研人员大多以失败告终,再为Y杂志社的战绩添上一笔。
众所周知,有种生物叫杠精。
而Y杂志就是成群结队的杠精。著作等身,战绩赫赫。
阮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上司才会委任他为国际药学会议的采访记者。
于是,阮恭在看见台上发言人格外年轻的面孔时,眼神就像胶水一样粘了上去,捕捉她发言词中每一个可以作文章的漏洞。
在他眼里,南穗不是一个年轻女性,而是一个行走的钱包,上面还歪歪扭扭地挂着牌,一个“升职”,一个“加薪”。
可他一场发言听下来,却发现这个钱包是真皮的,滴水不漏,还用细密的针脚封了口。
苍蝇在发现要叮的蛋没有缝隙时,会选择砸开一条缝。
阮恭选择了主动出击,刺耳的声音和义正严词的开口作为他出击的信号。
在场有熟悉Y杂志社作风的人,都为讲台上的女士捏了一把汗,担忧地注视着会场中唯二站着的两个人。
南穗极通情达理地笑了笑,笑容腼腆,像是刚涉世不久的少年人:“这位先生,您有什么问题吗?”
“姜教授,您好。作为一名记者,您最后的两句话让我不能理解。您口中所说的‘临床试验’是否需要健康人群的参与,他们的健康能得到保证吗?他们为一款药物的诞生,像实验品一样被监测,是否符合人权?”
阮恭踌躇满志地抛出一个问题,脸上挂着义愤填膺的怒色,埋好陷阱,等着不经事的青年人撞进去。
“记者先生,容我冒昧地问一句,您供职于哪个杂志社?”
“Y杂志社,但还请您不要逃避我的问题。”
阮恭听着台上的人低笑一声,心里的把握不由得小了三分,这位姜教授很冷静,比他见过的大多中年学者都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