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 / 2)

智瑶提出誓盟是为了给予识相的家族一种保证同时也是对国内各个家族进行分化和拉拢。

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韩氏的体量更多的家族可能有野心只不过那些体量小的家族他们的野心距离威胁到智氏的同时还很远。

智瑶同时知道一件事情任何的改革都不能过猛哪怕改革是一件好事一定会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越是过猛越容易遭到更猛的反击。

儒家的这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说得很对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进行谋划越是大事越不能过于急切。

事实也证明了一点越是动静闹得极大的改革基本也是以轰轰烈烈的方式结束很少能见到成效更多是以悲剧收场。

现在狐尤愿意跟智宵说那些话其实就是在表明心迹。

狐氏很满意智瑶能拿出分封策略不会在智瑶完成“一天下”时成为障碍只会成为助力来换取功劳为更长远的以后积累筹码。

这对智瑶来说是一個好消息哪怕韩氏想做什么也已经失去了可好的盟友最大可能性保证了原国的内部稳定。

如果狐氏和绝大多数家族接受与智瑶进行盟誓存在少数有意见的家族将不构成障碍。相反这些心里有意见二代家族在大局已定之下他们只能表现出更多的配合换取智瑶难以找到算账的理由。

包括智瑶在内的许多原国高层待在“新郑”没有挪动位置集结完毕的楚军却是没有动作。

楚军没有动作对原国来说并不是好事。

“各部楚军操练不断磨合日久战力必定增强。”司马穰苴先说出担忧随后又建议道:“大王臣私以为应当给予引诱抑或逼迫楚军尽快北上。”

孙武立刻附和道:“臣亦以为应当逼一逼楚国不可使之安逸操练。”

他们为什么要停在“新郑”不动弹?不就是在给楚国压力同时震慑郑地、宋地以及刚刚从楚国占领的楚地嘛。

看到给予楚国的压力仍旧不够?智瑶是要再有新的行动来逼迫楚国了。

智瑶看了一看程朔说道:“中司马可愿为‘将’率军攻打越国旧土?”

程朔没有犹豫行礼铿锵有力地应道:“臣愿往!”

智瑶点头说道:“寡人再予你二‘师’同往吴地‘将’四‘军’、二‘师’务必攻下越地。”

程朔再次大声回应:“诺!”

原军跟楚军在吴越之地已经打了将近两年只不过双方大军做得更多的是在剿灭当地反抗的吴人或是越人互相之间的交战用兵规模并不多。

之前在那边的原国将校以新晋贵族居多另外还有一些老牌贵族的子弟中枢进行远程遥控之下没有设立一个统管战区各种事务的幕府。

程朔这一去当地的幕府就能建立起来不用凡事再向中枢禀告取得中枢的同意再有行动。

两天之后程朔带着两个“师”的兵力离开郑地先进入宋地沿着睢水向东抵达泗水一线又去了之前夫差开启和勾践收尾的运河。

这一片区域当前叫“淮夷”名字是以前东夷体系各部落的总名称也就是本来作为一个部落势力联盟的称呼随后变成了地名。

春秋战国都是这种操作以至于能从许多地名找到某些亡了国祚的国号曾经晋国的“原”地、“温”地、“贾”地等等就是这种情况。

“登船!”

既然是运河并且一开始就是作为运兵和保证后勤运输而挖掘肯定就适合用来提供军队走水路快速行军。

大批的士兵在命令下开始登船程朔则是早就登船在进行等待。

这一条运河被取名叫“邗沟”以后则是更名叫邗江从南方的起点就是一座叫“邗”的城邑北面则是到现代的清江市。

名叫“邗沟”的运河由夫差兴起工程并挖通两汉还在继续使用一直到五胡乱华期间被堵塞有隋一朝的杨广重新疏通随后的李唐继续使用五代十国又给堵住赵宋和蒙元期间不断继续完善朱明以及“我大清”期间最为繁荣。

因此邗沟在见证历史的时候其实很能说明一切战乱期间没有人维护就无法使用一旦有持续维护则能成为王朝助力。

很多人工运河都是那么回事它们不止见证了历史兴衰也是中华文明的隗宝之一。

原国在占领并形成管控之后由于运河刚建成不久的关系压根就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倒是在运河的起点与终点兴建了不少造船作坊。

程朔这一次率军过来乘坐的船分为两大类一些是缴获来的“翼”船另一种则是原国自行打造的平底“楼”船。

就是楼船没错了无法用来海航可是在内河却是最佳的运兵船只还能用在打内河水战上面。

一艘两千料(五吨)的楼船一次最多可以运载三千名士兵只是不想太过拥挤和增加危险性一般一次也就运载两千士兵左右。

吴、楚、越体系的“翼”船最大的船型搭载士兵也就百名左右再多是真的放不下了。

程朔带来的两个“师”只需要七八艘楼船就能装载完毕剩下的物资可能需要两艘楼船才够。

当地的官员一共给准备了六艘其中有两艘是用来运转粮秣以及器械只有四艘用来运载士兵以至于五艘楼船搭配数百条大大小小的“翼”船浩浩荡荡组成一个庞大船队南下。

“原国又遣派援军?”

“快快寻找旗号务必窥知前来者何人。”

“乃是程氏程氏乃是原国公族亮出‘将’旗以原国军事亮‘将’旗便是为将。”

“吴地原军将有幕府速速派人回去禀告!”

这一条“邗沟”总长度超过一百七十公里楚国与原国在吴越之地已经交锋了两年楚国那边怎么可能不在“邗沟”埋下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