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必须得贡献一份力。
所以他们决定山东士绅豪强联合起来搞募捐有钱的就多捐没钱的就少捐。
大明初核天下土田山东纳税地数额为七十二万四千多顷约占全国耕地十分之一每年夏征小麦八十五万五千多石实征粟米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多石。
到了明中晚期山东的税赋经济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唐宋时的水平。
事实上到万历末时山东实际的耕地面积早就比国初增加了许多若是把官田、民田、军屯田、垦荒未报田等通通清量登记大概有可能已经有一亿亩了人口约有一千多万。
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十亩上田亩产约两石中田一石半左右下田只有一石双种双收比例不大大概能折算到两年三季平均亩产一石半。
总的来说山东虽然也有许多丘陵山地但仍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
一亿亩地平均亩产一石半意味着一年总粮食收成一亿五千万石左右而山东一千万人口算按比较低的口粮平均每口月粮三斗一年三石六一千万人一年需三千六百万石。
不过实际上一月三斗粮是不够的缺乏副食油水主粮消耗较多壮劳力一月五六斗综合老人孩子一人一年要四石多。
而实际上万历年间大明人口达到峰值所以可能远不止一千万当时明朝人口推算约有一亿多山东占天下十分之一人口假如算一千两三百万那也得消耗五千万石左右。
当然细算的话还得有个主粮杂粮粗粮细粮的折算。比如稻谷出米率一百斤稻碾成米可能就七十来斤。
当然山东的粮食还要供应京师以及为运河沿岸繁盛的工商市镇服务。
如果严谨一点算万历末山东田地在八千多万九千万亩是有的而人口可能在一千二三百万间所以在丰收之年山东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除了上缴几百万石粮后还有很多富余是粮食产出和供应大剩
当然山东有运河、黄河甚至沿海风暴等灾害实际产量可能会减少一些。
明中叶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宗藩、勋戚、士绅豪强们占据了绝大多数田地大多数百姓都只能沦为佃户或长工而地主们普遍跟佃户对半分。
就比如孔家不管丰年还是灾年丰年不加租灾年也不减租被称为万年租。百姓种出来的粮一半得上缴给他们扣除种子等成本就所剩无已一遇灾年就得逃荒甚至卖儿卖女。
本来正常种上十亩地收成完全够一家人口粮还有不少剩余但就因为没有自己的地在上缴完一半产出再给朝廷官府缴各种丁银等等后百姓每年虽种出几十石粮来但自己真正能留下的可能却仅有几石连喝粥都不够最终只能逃亡。
其实现在山东这种惨淡萧条景象士绅豪强地主们同样也损失惨重。
地荒在那租再高有什么用佃户都逃光地都荒了哪来的产出哪来的租。
人都跑光了市镇工商等也萧条了掌握资本的这些豪强大户自然也是遭受很大损失。
他们也希望能够早点恢复。
他们也希望能修好黄河。
他们更希望皇帝真的就既往不咎所以他们也得自救。
山东以前一年的田赋额也不过三百万石粮左右各种代役银也不多山东也就临清关过去收的关税较多一年八九万两收益极高。
这些年山东士绅豪强确实损失很大不过之前已大多归附北京清廷稳定了下来虽说田地产出没恢复过来但各家以前积攒的钱财有许多还都是埋藏在地下的那些银子都藏着呢。
先前送来四句诗旗子的长白山尼王氏这次也再次来拜见皇帝她夫家长山县太和庄刘氏家族有名的望族。
他公公刘鸿训还是崇祯朝首辅大学士据说刘鸿训是个办事能力强又极清廉的好官还是东林党人他父亲也是东林党人官至陕西按察副使。
说他父亲刘一相十岁丧父母亲高氏操持家务家中贫困节衣缩食教子但他家却还有婢女使唤所以也不是真正的普通百姓。
后来刘鸿训又中进士一路官至首辅也有清廉名声。
可实际上现在朱以海手里掌握的调查报告刘家拥有田产三千多顷其中登记在册的并不多虽然这三千多顷其实有许多也是寄名田但寄名田也是要收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