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
万历年间鲁王府在盘龙山下建寺庙一座寺庙内用白石砌成白塔山下原有建村于洪武年间的东野村因此改名白塔寺村。
“这是你们爷爷修建的寺庙。”
朱寿镛是第六代鲁王朱颐坦之子也是第七第八代鲁王的弟弟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袭为第九代鲁王他死后第三子以派为十代鲁王六子以海为十一代鲁王如今称帝故朱寿镛被追尊为世祖皇帝。
朱以海的祖父朱颐坦是个既孝又善的藩王经常赈济灾民百姓得到朝廷七次嘉奖受其影响朱寿镛也是个仁善贤良的郡王他乐善好施多次救济饥民还崇佛礼教多次派人到云台山的三元宫等进贡财物。
盘龙山下的东野村也是鲁王府的田庄后来划给朱寿镛他偶尔也会来此后来还特出银在山下修了白塔寺。
只是如今一切物是人非。
白塔寺还在寺里的和尚却都不见了原来寺里的佛像上的金漆也都被刮走了剩下残破的佛像露出里面的泥胎木偶。
铜佛像更是一尊不剩。
山下的村子倒是很热闹朱寿镛继位鲁王后把这个庄子还有隔辽河相望的对岸云山、四基山、卧虎山、九龙山、凰山这几座山下的庄园都给了朱以海这个庶六子。
鲁王府二百多年封镇兖州拥有各种田地折合有万余顷这些王府庄田分成屯、厂、营、寨、厅、村、庄等各种名字均为王府的佃户村。
以前这些王庄也都是招佃出租只有小部份是用奴隶或雇长短工经营种植的。
白塔寺村原有二百多户佃民有田地一千一百亩这些地不全是在册的良田在册的仅有小部份有许多地是荒地、山地、河滩地等。
在位置上白塔寺村等正好处在兖州磁阳、曲阜、邹县这三县的交界者这几座山倒是成为这三县的高地辽河、白马河都发源于此。
朱以海南下逃亡后鲁王府的庄田也曾被佃户占种更多的是被如孔家等豪强勾结清廷地方官吏各种低价变买甚至直接报荒侵占。
不过朱以海光复山东后也是毫不留情的清理田地不仅是鲁王府的庄田所有的军屯、官田等都统一清理。
鲁王府的地也被收回但朱以海只留了一成的地其余九成交给朝廷入官再充做驿租、公廨租、学租、等公租田剩下的则变价卖给将士、官吏等。
他在山东保留了一千八百顷地为皇庄田在各个府县镇总共划设一百个庄子。
其中磁县、曲阜、邹县这三县的三个庄子五十四顷地就都是在盘龙山等这一串山这里也基本上都是原来他自己的庄田。
总共六个庄田五千四百亩地原来六个庄子不止这些地比如白塔寺村就有一千一百亩地朱以海的庄子就留了九百亩地剩下二百亩地是入官然后变价卖给这里原来的佃户。
“这些都是咱们的佃户吗?”
“嗯白塔寺现在重新安置落户二百户人有一千多人口朝廷给他们变价售地每户是变价卖了六亩地除了我们庄上拿出来的二百亩地还从周边的官田中拿出一千亩变价卖给他们上田才做价三两中田二两下田一两许十年偿还先偿本最后付息。”
这种变价相当于是零首付十年分期前十年还仅需要分期还本钱到期才付息利息也低也就五个点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购地方式和利息率跟白送一样。
对于朱以海来说这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打破明末以来的土地严重兼并问题能极大的缓解社会矛盾。
表面上看朝廷把能收租的官田这般低价变卖以后改收税相差四五倍收入但长远看是很划算的。
现在白塔寺村的这二百户村民也还有一些是原来的老佃户甚至他们也还认识朱以海毕竟这里以前是朱以海父子的庄田他们每年都会来住上一些时间。
皇帝把地变卖给他们一户六亩虽然还不够一家人温饱可毕竟是有自己的六亩地不足之处皇帝也安排好了皇庄的九百亩地雇佣他们干活。
朱以海没有直接佃租给他们而是用的另一个模式皇帝招募庄稼把头做为庄子的管理者下面也还有一些管理者他们一起管理着庄园里的奴隶以及雇佣的村民耕种在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再临时雇佣一些短工。
这样的雇佣模式其实就是农场经营模式比起招佃分包下去的模式更容易发挥集体经营的一些优势。
尤其是朱以海的这庄子也不仅是种粮食九百亩地只种了五百亩粮还是分别种麦、谷、玉米、大豆等剩下的四百亩地则会种花生油菜以榨油种棉花、种桑种麻还种烟庄子里还办了小榨油坊、碾米磨面坊烤烟坊、纺织坊等加工产业。
除了这九百亩地盘龙山也附属庄园是皇帝私产所以山上又还种植了茶叶以及多种果树和经济林。
虽然山东土壤气候等种不出高品质的茶但是种中低品质的茶还是没问题的把荒山种茶也不是有不错收益的。
庄子里还养渔。
总的来说这是完全不同于一般家庭农业的集体农场的农业模式不仅是种粮还会搞经济种植、加工甚至还有养殖业。
养的牛、羊、猪、鸡、鸭、鹅不仅能卖钱而且重要的是粪肥能够肥田增加粮食产量而自家的山地荒坡种上红薯土豆玉米萝卜这些粗粮又能很好的利用来养殖进行经济最大化的转化。
养殖场甚至还能搞繁殖卖猪崽卖鸡崽等。
相对来说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本钱但很适合大地主尤其适合皇庄的发展。
朱以海六个庄子集中一起就有五千四百亩地还有六座山这里有河有水库有水塘发展前景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