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 引为知己(2 / 2)

昆羽继圣 山今锦之 1433 字 10个月前

忠尧慨然叹道:“诗歌便是一种传唱之乐啊!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认为天地间最优的音、最美的乐乃为自然全声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是以后世无数人追崇浑然天成、不事雕琢之境。

如今之人多认为歌唱只是为了愉悦心情、放松消遣其实大错特错矣!

诗歌为教化而生在起源之初和在过去的数千年间绝大多数的时间里皆是‘乐教’。

何谓‘乐教’?

与礼教相同便是用音律诗乐教化于人。

孔子哀叹礼崩乐坏《论语·阳货》曰‘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乐崩便是指‘乐教崩坏’了。

律吕调阳飞灰候气始以黄钟为基定度量衡、定音高再以三分损益法逐一确定五音十二律而每根律管对应一个节气、发出不同的音音律的变化恰与节气之变一一对应。故此调和五音亦能调和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顺了、正了人的品德也就正了也能有助于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这便是乐之功效。而不遵循天地法则的杂音、靡音、废音、兽音等蔽人心智损人情志堕人德品。”

“恩公所言极是。”曹仁安闻言有种相见恨晚之感两眼放光说道“古人对‘乐’极为重视。常言道‘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实际上指的是乐(yuè)教而不是玩乐千百年来却一直为世人所误解。”

子翃和黎诗听曹仁安这么一说暗想难道以前上的课都是假的?不禁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道:“是寓教于乐(yuè)不是寓教于乐(lè)?!”

曹仁安继续淡定地说道:“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孔子编六经‘乐’为六经之一;庄子在《养生主》中通过‘庖丁解牛’向世人展示了尧时代的歌舞乐音‘桑林之舞’和‘经首之会’;而在《齐物论》中又通过对人籁、地籁、的撰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乐感。

周敦颐作《通书》四十章中有三章是谈‘乐’对教化的重要作用。

为了将乐教做好上古便设立了专门的乐教官署而从事乐教事务之人称之为‘乐官’负责专门写诗采诗、书写创作歌词之人则谓之‘诗官’。乐官诗官所做之事包括歌词谱曲、编曲配乐、编舞唱演、器乐合奏等等不一而足。

可见乐既为教化为生歌是不能乱唱的也是不能乱听的。乱唱乱听的行为谓之民风不正、伤风败俗。‘伤风败俗’本意是指乱歌乱听及至后来泛指败坏民风民俗之事。很多时候这些败坏民俗民风之事也是因为乐教崩坏才发生的。”

“长恭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忠尧悦然拱手道不禁对曹仁安刮目相看心中渐渐多了几分欣赏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恩公见笑了。”曹仁安勉强笑了笑眼神中却充满了对当今教育制度的忧虑凝思片刻他又说道“诗歌虽然是乐教之本但还达不到仅凭诗歌之才来选贤任能的高度。

遗憾的是唐之科举即‘以诗取士’试图替代‘以经论道、以策取士’这样固然能瓦解门阀家学破除学阀阶级固化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好的方法这条路——偏了、错了。而这恰恰说明先前的经学已经衰败士人之经学授教出了大问题。”

曹仁安一番肺腑之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灼见忠尧不由心生感触叹了一口气说道:“不错选拔人才是关系国祚绵长的国之大事。

循古之鉴一直以来皆以经学和策论来选贤任能。历朝历代都是汲取前朝之教训针对以往出现过的问题不断修正、改进策略因而熟读经史子集融会贯通所学譬如《盐铁论》、《管子》明辨各代变法之成效优劣面对当今治国理政之诸多问题方能给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解决方案。

这才是真正的以经论道、以策取士;如此选拔出来的人才方有相应的水准。”

曹仁安叹道:“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还好本朝及时发现了这个很严重、很致命的纰漏是以当今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以个人的知识才能取代了门第血统广泛选拔人才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策论取士殿试试策偶尔加试律义、断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长恭兄绝非池中之物一番纵论高瞻远瞩博闻强识竟有如此见地未来可期!金榜题名料是指日可待!小弟这便提前恭贺了!”忠尧佩服不已感叹一番后便躬身揖拜显得颇为尊重和恭敬。

曹仁安连忙扶住忠尧说道:“恩公见识不凡文韬武略在下也甚是佩服愿引为知己!”

“长恭兄日后切莫再叫我恩公了直呼其名便好莫要折煞我才是!”忠尧笑吟吟地说道。

“恩公……”曹仁安话刚一出口立刻察觉有异连忙改口“哦不忠尧贤弟忠尧贤弟!”

语罢两人相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