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凉州高汉化程度(1 / 2)

x “与人共知本人伦敦女子米利森特·豪在x年x月x日签署契约承诺以忠诚、服从的仆人履行以下各点完成伦敦商人约瑟夫·韦斯特上尉吩咐我在种植园或大明的任何事情。”

一对身无分文的年轻夫妇忍受千辛万苦横穿大西洋抵达大明洋的海岸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批定居者。

与同行的亚伯拉罕·史密斯一样米利森特·豪也签署了标准行为契约。

这批移民是被欺骗而来的随着新大明对奴隶的急需奴隶的价格开始上涨于是资本驱动世间的险恶。

一些贪婪的商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开始哄骗欧洲各国的贫穷人。

据后世的历史学家估计自1538年到1640年间欧洲净输出人口多达300000人其中还不算统计的以各种其他方式消失的却进入到东洲大陆的人。

可以说这期间是一部血淋淋的移民史。

被欺骗而来的欧洲人开始进入了田地采摘棉花成了田地里的靓丽风景像。

而从此在凉州一个特定的称呼出现了。

“考藤。”

这是英语和西班牙语棉花的谐音。

每当棉花的采摘季节田地的主人们都会大喊一声考藤那些休息的欧洲奴仆就会迅速进入田地开始工作。

而这一称呼也随着时间迁移成了大明人对西班牙的专属称呼。

“我们把原棉预付给周围农村的妇女让她们纺纱然后与城市里组织成行会的工匠签订合同让他们织造棉布;接着他们给货物打上自己的标记然后利用公路将商品出口到其他地区。”

于泰正在向王宇仁介绍这种模式。

王允仁一旁轻轻点点头问道:“现在最远能卖到哪里?”

于泰很自豪的说道:“去年我们的第一批货物已经卖到了西班牙。”

王允仁神情一震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成果。

其实两人都低估了从去年开始凉州产的棉布已经远销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德意志地区、奥地利、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等海外市场。

甚至引起一波风潮。

从最早发现棉花一直到19世纪几千年来印度次大陆的人们始终是世界一流的棉纺织品制造者。

在这个时代顶级印度棉布的品质堪称传奇。

13世纪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道在科罗曼德尔海岸“出产的棉布是世界上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精细最美丽的棉纺织品”。

600年后利兹的一家报纸的所有者、棉花专家爱德华·贝恩斯报告道最好的印度布料“几乎完美得不可思议……一些印度薄纱如此技艺高超以至于使人认为这要么是仙女的杰作要么是昆虫的作品但绝不可能出自人类之手”实际上它们是“风织之网”。

然而印度大部分都是手工纺织精美的布料也不容易纺织许多都留在了印度当地出口的都是普通棉布。

但就是这样也引起了欧洲人的喜爱一直到17世纪欧洲的大部分衣服还是亚麻和羊毛。

——————

王允仁继续问道:“那现在和以前比织布速度快了多少?”

“以前嘛基本用手工纱锭纺纱在这样的条件下纺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位熟练的纺纱工每个时辰大约生产七十二丈的线。

“以这样的速度需要5个多时辰才能完成一件罩衫所需的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