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4章 真正的度化?(1 / 2)

x 没有人知道玄女观音的来历。

就连血海禅天的高层人物如三圣罪佛他们几个也并不知道玄女观音的真正来历。

无论是三圣罪佛还是五大破戒僧亦或是七念护法皆是受了玄女观音的点化成为了血观音的信徒且有了强横的实力。

但不管他们的实力再强在玄女观音面前皆是忠心不二。

因为他们所信仰的并非是玄女观音而是观音大士菩萨!

在他们乃至西境所有僧人的眼中玄女观音便是观音大士菩萨在凡间的化身。

玄女观音是代表观音大士菩萨下凡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

此刻。

玄女观音一双清澈眼眸看向了被赤红锁链贯穿的慧空与道济。

她的眼眸之中竟充满了悲悯与仁善。

真好似那悲天悯人的观音大士不忍见到任何人在其面前遭受苦难。

任谁接触到她的目光都会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这就是世间最为纯粹的一双眸子!

看遍了世间疾苦才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降龙伏虎你们二位罗汉在下界历练已久为何不愿回归西天极乐?”

玄女观音的声音响起不似少女一般清脆悦耳反倒是如同成熟女子。

慧空和道济虽然被赤红锁链所束缚但他们并未昏迷依旧是保持着清醒。

只是一身佛力都被完全禁锢根本就无法挣扎。

而面对玄女观音的询问慧空和道济皆是没有作答。

“如今佛界已变观音大士菩萨将普渡天地众生成就佛界无上业果两位罗汉可愿相助一臂之力?”

“舍弃罗汉果位换来万千众生脱离苦海乃九世苦修难以比拟的大功德。”

“二位罗汉可愿为了芸芸苦难众生而成就这无上大功德?”

玄女观音言语不急不缓声音之中却蕴含着一种十分玄妙的力量。

可以对心神造成极大的影响。

即便不愿意去听这玄女观音所说的话也会不知不觉间被其言语所动摇。

比之寻常所见的佛门梵音似乎更为的精妙不凡。

却见慧空与道济各自巍然不动即便是感受到了玄女观音话语之中的力量但心神依旧坚定。

不曾受到什么影响。

两人皆非寻常僧人心神之强大意志之坚定都是远超常人所想象的。

道济和尚乃是在西境修行了数万年的僧人在上古佛界还存在的时候道济和尚就已经在苦修了。

这数万年的苦修虽不受戒律时而疯癫时而清醒但其佛心却是从未有过改变。

其早已触及到了修佛的真谛。

慧空更不用说虽然修佛的年岁远不如道济和尚但他悟性极高天赋惊人乃是佛门难得一见的奇才。

后又一直跟随在叶青云道左右走南闯北上天入地。

经历了无数修行。

更是在叶青云的“熏陶”之下成为了佛门前无古人的存在。

他的一颗佛心乃是后天苦修而来坚定无比纵然到了天倾地覆的那一刻也绝不会动摇。

即便是玄女观音这等存在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三言两语就动摇他们两人的佛心。

“阿弥陀佛。”

慧空口诵佛号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

“却不知佛友所说的度化世人脱离苦海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到?”

面对慧空的询问玄女观音面纱之下的嘴角轻轻扬起。

笑容更添神秘妖娆。

“世人饱经厄难难脱轮回之苦皆因昔日的佛界对众生太过漠视。”

“佛界口口声声要度化世人却并未真正为众生做过什么世人的苦难依旧存在从开天辟地到如今从未改变过什么。”

“观音大士菩萨无所不在聆听世间苦难决心改变这一切。”

“昔日的佛界已经不存在了漠视众生的佛陀们也都尝到了因果报应。”

“唯有观音大士菩萨以无边法力消除世间一切苦难满足众生的一切需求让世间众生再无烦恼忧愁。”

“如此才算是度化众生!”

这一番言论让在场的两大圣佛、五位破戒僧以及七念护法皆是振奋不已纷纷齐齐诵念观音心经。

而整个观音禅寺更是爆发出一股空前的赤色佛光如同一轮耀眼的太阳其光芒可以照耀到西境佛土的任何角落。

无论是八个巨人脚下跟随的上万信徒还是西境佛土各处的信徒们在这一刻都是感受到了内心的欢喜自在一切的烦恼忧愁都仿佛烟消云散了。

“观音大士显灵了!!!”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哈哈哈哈!我的病真的好了!”

“我这辈子从未像此刻这般无忧无虑!”

佛殿之内慧空与道济难以置信的看着那玄女观音。

他们简直不敢想象这玄女观音竟然会说出如此惊世骇俗之言。

她所谓的度化众生竟然是要满足世人的一切欲望?

让世人不再有任何苦难烦恼?

这算什么度化世人?

世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纵然是再厉害的神佛也不可能满足世人的所有欲望更何况是千年万年这样持续下去。

简直就是荒谬绝伦!

单单只是满足世人的欲望并未真正的让众生明白生死轮回、因果循环的真谛。

绝非是度化世人。

“罪过罪过!佛友所言当真是有违佛家理念还望佛友尽早醒悟切莫因执念而越陷越深。”

道济和尚连连叹息。

“度化世人乃是让世人从佛法之中明悟生死轮回知晓善恶有报。”

“一切欲望皆因人心蒙昧而生岂能不为世人解惑而单单满足世人之欲望?”

“岂非本末倒置?”

慧空同样说道。

玄女观音微微摇头清澈的眼眸之中有着一丝居高临下的蔑视。

似乎在她眼中慧空与道济所说的这些都十分幼稚。

“世人蒙昧那又如何?只要能令世人摆脱苦难让世人欢喜自在的活下去便是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