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旨和廷推(1 / 2)

x “如果把中旨发给文官会是什么结果?”

想要知道自己的权力边界朱由检继续问道。

侯保山有些迟疑朱由检见此说道:

“让你说你就说朕恕你无罪!”

获取皇帝赏识的机会就在眼前侯保山想到魏忠贤等人的权势壮着胆子说道:

“用中旨提拔的官员是不被文官认可的。”

“他们说官员必须经过廷推不经廷推升官不如把他们罢官。”

“有个大臣好像曾说过:大臣进用宜出廷推。若是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又举例道:

“万历老爷生前曾经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力争这件事情就被阻止了。因为这道遗命没有经过内阁在他们看来不是正式的圣旨。”

“后来泰昌老爷酬功没有经过廷推就把孙如游任命为大学士。朝臣多有诋毁孙如游这个大学士坐不稳只能上疏求去。”

“到了大行皇帝时孙如游连上十四疏乞去先帝没有办法只能让他离去。”

“天启年间的大学士多是廷推而来。先帝即使不满意也只能让他们先当着再想办法换人。所以不过七年就有二十位大学士。”

心中吃了一惊朱由检实在没想到天启不过七年就有二十位大学士。这个更换的频率相比历史上的崇祯也是不遑多让。

再想到历史上崇祯年间短短十七年就有五十位大学士被人讥笑为“崇祯五十相”朱由检不由叹息:

谁知道崇祯朝的大学士哪些是皇帝任命的呢?崇祯皇帝只能通过更换寻找合适人才。

但是即便换了五十个崇祯年间仍旧没几个做出功绩的大学士。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寥寥数人而已——

廷推大学士这件事真的很不靠谱!

只要动脑子想想朱由检就能知道。那些文臣为了当上大学士会是什么做法。这样推举出来的往往不是有能力的人才而是面面俱到一团和气的人。这种人平时或许还能维持朝局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时候却根本无力改变局面。

而且更麻烦的是朝堂上的文官还会拉帮结派通过利益交换推举自己党派的人当大学士。更有甚者党同伐异以便后续廷推的大学士仍是自己一派的人——

难怪明末的政治风气会越来越差发展成了党争。

这还不止朱由检又听侯保山道:

“内阁大学士要廷推尚书、侍郎、督抚也要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会选。”

“三品以上九卿及佥都御史、祭酒廷推上二人或三人。内阁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廷推上二人。由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

“东林党顾宪成就是因为在当文选司郎中时因为廷推阁臣触怒万历老爷被削去官籍革职回乡。”

“东林党杨涟弹劾魏公公时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用了陪推说魏公公颠倒铨政、掉弄机权。”

小小地说了几句东林党的坏话却是侯保山明白这次谈话的内容一定会被宫里人知道。说东林党几句坏话可以免遭魏忠贤的人嫉恨。

没有理会他的小心思朱由检此时已经感到棘手:

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督抚等三品以上官员都要经过廷推通参以下要由吏部会选。他这个皇帝若是直接发出任命会被说成中旨被外面的文官抵制。

可以说他现在对外面的文官只有罢免的权力而没有任命的权力。不说完全失控也差不了多远。

这也让他知道了为何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一些犯错的大学士和督抚该撤就撤、该杀就杀一点都没耐心丝毫不顾高级官员培养不容易——

原来那些人很多根本不是按照他的意愿任命的甚至可能顶替了他心中合适的人选。

这些人没有能力却非要占据位置也难怪犯错后崇祯皇帝不会力保了。

再加上他们犯错后是科道官员弹劾罪名都很明白。谁都没法说崇祯皇帝残暴乱杀只能说他“用法益峻”执法太严格。

内心想着这件事情朱由检继续问道:

“除了这些官员其他的官员怎么任命呢?”

“能不能直接用中旨?”

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侯保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