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言而有信沈七郎(1 / 2)

靖安侯 漫客1 1455 字 8个月前

x 马员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根深蒂固并不用特别畏惧冯知县以及陈知府这两个“外地佬”更重要的原因是马家也有马家的后台。

朝廷上有人就不必太畏惧这些本地的官员就拿冯知县说的那样假如江都县衙出面去买粮卖粮用不了多久朝堂上的御史就会一纸文书弹劾江都县弹劾江都府。

用不着别的罪名只需要“官府经商与民争利”八个字就可以把冯知县这身官皮给扒了。

至于外地的粮商进场…

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很是团结外地人想来江都做生意其他行当倒也罢了敢插手进粮行除非背后有天大的背景不然不出两个月生意必黄。

因此马员外这些人才有恃无恐。

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朝廷派来的官员未必就拿他们有办法毕竟这几十年来江都本地的乡绅势力也不知道赶走过多少任知县了知县要是懂事双方就能和气生财知县要是针对本地乡绅那么要么被江都乡绅联合起来赶下马要么被调任外地。

想要做好官尤其是做好知县要牢牢记住“皇权不下乡”的道理与当地乡绅以及本土势力合作便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干满一任知县如果非要与当地势力作对那双方就要掰掰手腕斗斗法了。

现在很明显以马员外为首的江都乡绅对于江都官府两个主官的“政策”很不满双方要开始掰手腕斗法了。

在冯老爷约谈江都粮商之后江都城里的粮价并没有明显回落依旧保持在六文钱到八文钱一斤的高价。

因为高粮价的原因沈毅那首很是应景的童谣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办法压下去县衙的衙差虽然不让唱但是街头巷尾偶尔还是可以听到“江都处处是虎狼”的歌谣声。

对于这种状况身为县令的冯老爷并不是特别着急反正这件事也不是他的责任他只是按照上面交代的内容办事至于事情办好办不好就不是冯县令需要关注的了。

不过冯老爷毕竟不想得罪自己的上官在约见粮商之后的第二天这位知县老爷来到了知府衙门见到了脸色依旧不太好看的陈知府冯老爷垂手站在陈知府面前低着头说道:“府尊下官已经按照您的吩咐约见了那些粮商不过这些江都本地商人身后…”

冯知县顿了顿继续说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朝廷的背景下官不好催逼他们太甚便给了他们三日的期限让他们回落粮价。”

江都既是江南又是“京畿”是出了名的科举圣地之一每一科进士放榜都会有几个江都人十四年前科考放榜甚至一股脑出了十个江都籍的进士其中七个出自甘泉书院被传为佳话。

有这样庞大的“官员预备役”存在朝廷里江都籍的官员自然不会少这些江都籍的官员或多或少会在家乡有一些“亲朋故旧”或多或少会置办一些家业。

而他们留在江都的亲戚朋友就是江都乡绅势力组成的一部分。

听到了冯县令的话之后陈府尊先是面无表情然后抬头看了看冯禄开口问道:“那创制散播童谣的人寻到了没有?”

冯老爷连忙摇头苦笑道:“府尊这首童谣传的太快了下官派人去查访的时候整个江都已经传的到处都是根本无从追溯源头。”

“县衙的人手也不够用请府尊体谅…”

“三日…三日…”

陈府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色阴沉他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既然是你说出去的话就代表了咱们江都的衙门本府便给他们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本府亲自下去查问江都米价。”

冯知县抬头看了看府尊然后又低下了头小心翼翼的说道:“府尊不管是下官的县衙还是您的府衙本地人都在少数您如果亲自下去那些人肯定可以提前收到消息到时候粮行在您去的时候降一降价作作样子知府衙门便无处发作了。”

“他们骗不了本府。”

说到这里陈裕看了一眼冯知县然后低声道:“本府知道你不愿意去得罪这些江都本地的乡绅更不愿意得罪他们身后的人但是你要记住了这江都是朝廷的江都非是他们这些粮商的江都!”

陈府尊声音低沉:“本府在江都少说还有四年你在江都差不多也就剩下一年时间了本府都不怕跟他们周旋你怕什么!”

“这件事情闹大了朝廷固然会怪罪在我的头上但是你这个江都县令也难辞其咎明年就是吏部考铨你我现在同在江都这条船上…”

“同舟共济的道理冯知县应该不用我来教罢?”

江都知县冯禄现在已经在江都干第二任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政绩但是也算是安安稳稳风评也还算不错如果明年考铨能得一个上或者一个中上这一任干满大概率会有一个升迁的前程或者是到一个穷一些的地方直接当知府或者是当读书的地方当通判当同知。

而如果明年考评不是很好那么大概率就是平调。

江都知县已经是知县这个职位上最肥的缺位之一平调的话除非是调到直属建康的几个县不然调到任何一个县都属于“贬官”。

陈府尊这番话算是官场上难得的“交心话”了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冯县令也对自己这个相处了一年多的上官有所改观他恭敬低头道:“府尊教诲的是这件事情下官一定尽心尽力替府尊办好。”

“嗯。”

陈裕点了点头缓缓说道:“那些粮商背后有人本府背后未尝就没有人他们真的要抱起团来与官府作对与江都的百姓作对就莫怪衙门刀笔无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