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朱瞻基的抱负(1 / 2)

“伸出胳膊,让先生给你看看。”李青说。

红袖顺从地伸出手。

李青搭向她手腕,“以后有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妾记住了。”红袖点点头。

半刻钟后,李青收回手,长长吁了口气,真的只是普通风寒。

但要碰上庸医,拖个十天半月就难说了。

“抓的药先别吃了,先生重新给你调配。”李青又看了眼怜香、婉灵,“不管是谁,生病了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先生!”

李青严肃道:“记住了吗?”

“记住了先生。”

“嗯。”李青脸色缓和下来,“你们可不是先生的累赘,你们是先生的爱人,是妻子,是心灵的寄托,都好好的。”

“妾记住了。”三女乖巧点头,泪光莹然。

李青很自责,随着小胖的离去,这些日子他的状态一直恍恍惚惚,也冷落了她们,不然不会红袖病两天了都没发现。

以后定要对她们多加关注……李青暗暗警醒:她们都不年轻了,连最小的婉灵都59了,怜香红袖比婉灵还大着好几岁,唉…时间过得真快。

李青抓药后,一边熬药,一边想着心事。

这些年他一直忙,虽然很会偷懒,但终究冷落她们,光是时不时出去一趟,就要数月甚至半年。

对她们的陪伴并不多。

要是以后再如此,他真怕出去一趟回来,她们没了。

李青轻叹:“两年,最多两年,安定完朝局,我就带她们会南京,陪她们走完最后一段时光。”

他自己也累了,也需要休息。

……

红袖的病并不严重,吃了几剂药后,彻底康复。

李青不再偷懒,虽然不上早朝,但该做的事一样没落下,午朝从未缺席。

日子一天天过着,转眼,春天到了。

春暖花开,花红柳绿,满眼生机勃勃,大明亦是如此。

据统计,辽东一地,开垦出了三百余万亩耕地,算上其他省份,百姓迁徙后大明多出的耕地,累计千万亩。

当然,百姓都紧着好开垦的荒地来,后续耕地增长速度,肯定慢下来,但这已经超出预期的好。

开海也如火如荼,民间富绅比不上朝廷,远下西洋办不到,贸易都是在日本、琉球、朝鲜、吕宋、满剌加这些离大明近的国家。

饶是如此,他们也赚的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也给朝廷带来了高额赋税,海上的利益太大了,仅一个季度的商税,就赶上了往年大明全年五分之二的赋税。

因南民北迁造成的财政紧张,得到了极大缓解,夏原吉脸上有了笑容,整日春风满面。

这天,朱瞻基单独召见李青。

“青伯,我已经想好了改制策略,你听听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嗯,你说。”

“给内阁职权。”朱瞻基道,“这些年来,内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如今随着开海,百姓迁徙,政务之繁重超越以往。”

他苦笑道:“便是我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睡觉,也忙不过来。”

“这话在理,不过……”李青皱眉道,“我还是那句话,欲要放权,先要强权,你准备如何压制?”

朱瞻基道:“设立内书堂,教太监识字,开办司礼监。”

“不可!”

“为何?”

“他们若是势大呢?”李青反问。

朱瞻基笑了:“他们势大又能如何?你觉得他们有颠覆皇权的可能吗?”

“……”李青无言以对,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所知不多的大明历史,发现好像还真如朱瞻基所说,太监没一个成事儿的。

就连刘瑾那样的‘立皇帝’,不问世事的明武宗说杀也就杀了,虽然权势滔天,但并未威胁皇权。

“那也不行。”李青坚持道,“太监……大多心理病态。”

朱瞻基皱了皱眉:“你听谁说的?”

“我听……”李青噎了一下:我听影视剧,历史上说的。

随即他醒悟过来,那些可做不得准,至少不能全信,毕竟历史都是文人写的,明朝宦官势大,被黑也属正常。

不过,明朝的著名太监太多了,也太出名了,李青本能的抗拒。

“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要不你想一个?”朱瞻基道。

李青蹙眉沉思,可想了半天,也找不到更好的平替。

除了太监团体,就只有勋贵、武将能和文官团体抗衡了,勋贵……说句不好听的,勋贵几乎已经废了。

虽然文官集团并未野蛮扩张,但耐不住勋贵不争气啊,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不多,老子英雄儿子的儿子好汉的,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