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的是云数据库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长尾延迟”的问题。
一般在小规模的Bench测试中,所有工作集都在内存中,有时候看不出来这一点。
但实际跑起来之后,一旦流量较大,内存缓冲区没有命中访问存储,延迟会立刻从几十微秒飙升到几十毫秒。
这样的长尾延迟经过几次应用倍乘放大,对于用户体验来说非常致命,没有人愿意等着每个操作都要转几秒圈圈。
就像很多政务网站、银行App似的。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技术问题。
别说周不器这种外行了,就算倪强这种最顶尖的行业专家,也只能说是“试一试”、“做做看看效果”、“分组去落实”。
会议的最后,有几个工程师又列出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每一个周不器都听不懂……然后,周不器就有点回过味来。
这很可能是倪强安排好的,在自己面前展现出开发云数据库的难度,前面遇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会议结束,倪强的秘书就过来通知,说是周峰博士和王建博士那边都准备好了,然后大家就一起上楼,要讨论正事了。
周不器询问道:“云数据库的开发难度很大?”
“嗯,有很多棘手的问题。”
“我听说已经应用了?”
“对,已经上云了,不过还没有对外公开,只是咱们内部使用。”
然后,倪强就简单了说明了情况。
紫微云数据库于去年10月份上线,还不够稳定,还无法作为产品对外销售,只能是自家的一些产品先试用,然后慢慢地打磨、修补、改进。
等成熟之后,再正式地对外公开,变成可以变现的产品。
周不器问:“老杨以前不是带队开发出一款数据库嘛,飞天数据库,多厉害?还拿了国家的大奖嗯。”
倪强摇摇头,“这不一样,云数据库要在云端托管,方向上不统一。”
周不器不解,“飞天数据库不是已经上云了吗?”
“上了,但问题更大。”倪强就是取代杨振坤才成为紫微星数据库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所以他很有发言权,“这是老杨带队自研的,在拓展上就会存在很大的难题。”
周不器听得是一头雾水,“那不是分布式数据库吗?不是说拓展性很强吗?我记得老杨当年就是这么跟我说的,我被他忽悠了?”
倪强哈哈一笑,“没有,那都是真的。不过,飞天数据库的确是分布式数据,有着高拓展、高性能、高可用、低成本等诸多优点。但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缺点,就是行业的大潮流,这是所有类似的自研产品都绕不过去的一关。”
“什么意思?”
“人才啊,业务可以拓展,但是人才拓展不出来。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语法逻辑,囫囵吞枣很容易,可是想把任何一个数据库深研到底层,都要长期地专注才行。就像我,十几年来一直都是专注于Sun开源的MySQL领域,才勉强算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周不器哈哈一笑,“那你是谦虚了,你以前在Sun不就领导过这个业务嘛。”
倪强叹了口气,道:“数据库的应用比较简单,本科生就可以学会,可是数据库的底层是高精尖行业,最需要的是人才。全世界的大学里,包括数据库这个领域,主要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甲骨文数据库,一个是Sun的MySQL。如果深入学习甲骨文,那以后的择业方向就只能面向甲骨文了。可如果研究方向是MySQL,那择业方向就大了。MySQL是全球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不仅是微软的数据库采用了MySQL的框架,包括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巨头在抛弃昂贵的甲骨文数据库后,也都是采用了MySQL的底层框架开发自家的数据库。”
周不器面色沉重。
是啊,连亚马逊、谷歌、微软那种科技巨头,在开发自家数据库的时候都要使用Sun的开源框架,而不是自主研发,这里就一定出现了很大的认知问题。
而在倪强加入紫微星之前,紫微星的数据库业务的负责人是杨振坤博士,成功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国产自研的飞天数据库。
这就有分歧了,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技术实力盖世无双的硅谷巨头,在数据库的研究上都选择了开源方案……而当年技术实力和眼界认知远不如他们的紫微星,却选择了自研方案。
到底是谁错了?
要是周不器懂也就罢了,关键他也是个技术外行。
倪强似乎不太想贬低杨振坤博士,但周不器已经品出了一些味道,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被忽悠了。
现实情况也是这样。
杨振坤开发出的飞天数据库上线后,也曾引起过一阵行业的轰动,内部小范围地试用,效果也很好。
还拿到了国家的科技大奖,号称攻破了西方列强对我国数据库领域的技术封锁,当时给周大老板特别长脸。
可是这几年,明显就没什么声势了。
不仅如此,紫微星的技术委员会也从硅谷挖到了倪强来取代杨振坤,成为了紫微星数据库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