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素无大志(1 / 2)

在爆竹声声和新挑换旧符喜庆之中,天盛十三年缓缓的走入历史尘埃之中。

光平元年正式到来。

此时,陇右、河西局势已经明朗,西燕失去了凉州这一重要臂助,对陇右不再拥有地利优势。

唐公李源在见过慕容阿保之后不久,就收到了成都的军报,方才得知南中叛乱。

自率万余精兵往回敢,等他过了剑门关,已经是光平元年二月了,这才得知了大娘子平定南中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李源比起知道李二收取凉州还要惊讶。

几乎是差不多同时,大江下游的江淮方面也得知了南中叛乱已平。

李元徽听说消息之后,初时觉得很离谱,在一想想,倒也正常。

大姐是谁啊?

古代女子领兵打仗的,刨除掉花木兰这种不见史籍的,其实真没几个。

宋金时期的杨妙真,明末的秦良玉,再就是平阳昭公主了。

不是没有,但是真的很少。

不过他也没时间感叹自家哥哥姐姐的丰功伟绩,马上就有让他头疼的事来了。

新任扬州刺史高智兴已经进入江淮地界了,目前人正在寿春。

李元徽没有一点去见他的想法。

双方都是封疆大吏,现在这种乱世作为都督,统兵数万,可比刺史管用多了。

虽然高智兴在广陵太守任上做了七八年,在江淮也颇有人望。

但现在,江淮只能有一个说了算的声音。

不过李元徽倒是有些会错了意,这高智兴还真不是来跟他争权夺利的。

高智兴停在寿春,与淮南太守郑善道攀谈了数日,又沿着寿春周围看了看。

“此处跟豫州虽然只隔着一条淮河,却像是分属两国啊,保境安民郑太守你功不可没啊”

高智兴站在寿春城外的田亩地头,看着此时还没有缓青的麦田,虽然都是枯黄的,但他眼中却看出了生机勃勃,看出了收获时候的喜悦。

出了洛阳,从颍川沿着颍河一路南下,穿过了几乎整个豫州,所过之处,往往数百里都难有人烟。

大片田地荒芜,杂草丛生,狐逐兔走。

但是一过了淮河,到达淮南境内,他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村落连绵不绝,炊烟渺渺,鸡犬相闻。

虽然初春天气依旧寒冷,但这里跟淮河以北的豫州,真是对比鲜明啊。

郑善道闻言笑曰:“使君过誉了,我不过是做些分内之事,淮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都要拜托李将军剿灭群贼,如今江淮之地,流贼几乎绝迹,又招募流民屯田,去年秋收梁数十万石,除了府库和充作军粮之外,足够流民食用,这百姓能吃上饭,自然也就不会四处流窜”

高智兴听过之后点了点头,“李将军虽然是执剑之人,却有活人无数的功德,善莫大焉啊。”

郑善道笑着点点头,却没有接话。在没有搞清高智兴的目的之前,他也是不会胡乱掺和其中的。

外一这是高智兴嘲讽李元徽不务正业的意思呢?

郑善道跟李元徽,目前来说是合作关系,此外两家还是世交姻亲,所以在态度上他肯定是偏向于站在李元徽这边的。

不过这一切都得看看这两位打算如何共事。

高智兴在寿春住了五六日,才继续南行。一行人足有上千,其中有高智兴自己的部曲护卫二百余人,幕僚极其家眷数十人。

族侄高盎带领三百部曲,都是其父高晃恩养多年的亲卫。